永恒的沉重的固执的爱
盐矿工人
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有一幅著名的油画叫《父亲》,画面上老人满脸沟壑,双目深陷,裹着头巾端着一只碗。我觉得用他的相貌来形容我的爷爷再恰当不过了,也许正是画家从千千万万的普通老农中吸取了相似的元素才能提炼出如此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之作吧。
爷爷是千万普通老农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从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爱却能够让人震撼,这是一种永恒的的爱、沉重的的爱、固执的爱,是一种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换取的爱。
爷爷正是为了捍卫这种让人窒息的爱突然间永远的离开了他的儿孙们。
今年3月的一天,爷爷和同村的老张头步行去离家几十里地的市内买种子,为了早走凉快,早已是孤单一人的爷爷早饭也没吃就和老伙伴说说笑笑的出发了,一路上走累了舍不得花上1元钱搭个便车,渴了饿了更舍不得停下来花五毛钱买碗面汤,回家后爷爷就彻底病倒了,在弥留之际,望着匆匆赶来的父亲,爷爷艰难的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口袋,然后带着笑意安心的闭上了双眼,永远的离去了,父亲翻开爷爷所指的衣袋,发现有一个用塑料袋包裹的厚纸包,拨开层层的烟盒纸,里面是一卷爷爷省吃俭用攒下来1千多块钱……
这是一个父亲交给儿子的遗产。
区区1千多块钱,对于城里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一顿饭就吃掉了,但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讲,这或许就是一辈子的积蓄。在印象中,老家的生活永远是清苦的。记得在小时候有一道菜叫韭菜炒面片,本来因该是炒鸡蛋的,但鸡蛋要留着卖钱去买油盐和其他生活用品,所以就用一个鸡蛋拌上很多面粉,加上盐和在一起,再擀成一张大面片,烙熟之后切成小片把它当作荤菜炒韭菜或其他青菜,记忆中这也是遇到喜事时才能吃到的美味。后来父母从老家调到了小镇上的一所学校,家里的日子才开始好了一些。随后我们姐弟三人接连外出求学,又开始让家里入不敷出。直到这两年三个孩子都参加工作了,家里的状况才真正好转起来,可经过一二十年的辛苦煎熬,长辈们都日渐苍老,身体不支了。爷爷曾经硬朗的身子骨早已禁不住风雨的飘摇了,然而父母每次回老家给老人的钱他都会尽量不用,带回去的糖果点心他也会舍不得吃藏起来等着,等着他的小孙子们……爷爷去世后,我经常想如果爷爷不去省那1块钱的车钱、不去省那5毛钱的饭钱,也许爷爷还能在活10多年都有可能,而这正是让孙子们尽孝心享享福的时候,但是爷爷不是得病去的,也不是其他事故去的,而是想着不让儿孙们"操心破费",为自己的后代尽量多留点什么,是自己--那永恒的沉重的固执的爱,让自己的生命就这么随便的去了。最后爷爷安然的心满意足的走了,可留给我的是悲伤是内疚是自责……
这也许是人类永恒的爱,因为他在一代代的延续。
爷爷去世时,我已经从深圳到西安再辗转到上海一年多了,再这三年里我没有回家一次,更不要提回老家去看望一下时刻想念着我们的爷爷;然而爷爷去世后父母一直没有告诉我,担心影响我的工作,直到不久前与我哥哥打电话聊起儿时的事情,哥哥才把噩耗告诉我,电话中哥哥问我还记得老屋后面的小竹林吗?我说怎么不记得呢?那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在春天爷爷带着我们用破水缸罩住竹笋,好让它再水缸内盘旋生长又黄又嫩;在夏天爷爷砍下修长的竹子做成渔杆教我们钓鱼……一直刚强的哥哥在处理完爷爷的后事后在小竹林里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哥哥说爷爷太可怜了,宁愿就这样累死也不想儿孙们受苦,更不愿意为了自己受苦。爷爷对待自己的后代如此,父母对待我们亦是如此,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更是希望我能快快乐乐一切顺利,自从外出求学后,家里每次写信打电话都会说高兴事,任何怕影响我的事情只字不提,尽管我凭着种种借口3年都没回去过一次,父母人没有半点怨言,有的只是永远的关心、永远的支持……
这是永恒的爱,因为它从不会间断。
这是沉重的爱,沉重的让我们无法接受。
这是顽固的爱,顽固的让我们不得不接受它。
爷爷。父母。我。
|